5200小说中文网 - 历史军事 - 唐朝好地主在线阅读 - 第106章 行军粮

第106章 行军粮

        麦饭,府兵的干粮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麦饭是军用干粮,而不是后世的陕西特色小吃。后世的麦饭,张超常吃,用各种菜蔬和以干面粉蒸成,最好吃的是用槐花和野菜做的,常用的则是芹菜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五月槐花香的时候,做槐花麦饭,而到了榆钱丰盛的时候,做一盘榆钱麦饭也非常香甜。甚至到了夏季蔬菜多的时候,茄子、香芹等都能用来做麦饭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老爹说的麦饭,却是府兵出征时携带的干粮。军府规定,遇战事出征,府兵要自备九斗麦饭和二斗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麦饭,就是纯粹的字面意思,麦子蒸成的麦饭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唐初,北方最主要的粮食种植是粟,这时期的麦子还远不及粟米的地位。在征收税赋时,米专指粟米,而麦是归入杂粮,稻米则称为稻米。

        隋唐时出兵打仗,特别是关中的府兵出征打仗,军粮便往往就是麦米为主。麦饭就是用最简单的蒸煮之法,把麦子煮成饭,有的时候,麦饭也不仅指麦子蒸成的饭,也指粟米蒸的饭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直接简单蒸煮出来的麦饭,是相当粗糙和难以下咽的。蒸的时候会先煮半熟,然后拿出来冲水,凉后再蒸一遍。这样的双蒸饭会很散不会结块粘结,饭粒看起来也大,但却绝对的味同嚼腊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有史书记载,南北朝时,齐梁交战,南方人组成的梁军就因为吃麦饭而导致士气不振,战斗力大降的记载,而后来梁军转败为胜的诀窍也非常简单,大米饭外加炖鸭肉,立即让梁军士气恢复,军心大振,并一举转败为胜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什么不把麦子磨成面粉?

        一来磨面比较麻烦,二来麦饭不仅是加工方便,加工好的麦饭还容易保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用来做干粮的麦饭做法也是很特别的,把麦子去壳后直接蒸,蒸半熟冲凉水,然后再蒸一次,蒸熟之后再晒干。这样麦饭就能保存很久,吃的方法也简单。直接烧水泡着就能吃。不过味道嘛,那是非常糟糕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府兵,出征时得自备蒸好的九斗麦饭,另外再带二斗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粮食不是府兵出征打仗的粮食,只是他们自备的干粮。得大军全部集结之后,才能得到朝廷的粮食供给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爹,这麦饭太难吃了,我给你准备点其它的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馍馍包子这些可不行,既占地还不放不了太久。冷了后**的跟个石头一样,要吃可不容易,还是麦饭方便些,就算是行军路上,烧点水一泡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而且馍馍这些明显比麦饭成本要高的多的,军队里面最讲究的就是性价比,越便宜越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放心吧,我给你准备几样既易保存不容易坏,还方便吃,还美味的干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有这样的干粮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成本还不高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超的脑子里早闪过好多种性价比很高的干粮了,比如炒米,炒面,锅盔,都比这个什么麦饭好千百倍。

        炒米制作也很简单,蒸、炒、碾三道工序。

        把糜子不去壳用水浸泡后,上锅闷蒸,然后在炒锅上炒熟,冷却,碾去外壳,就成了色黄而不焦,米坚而不硬,晶莹明亮的炒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炒米能够保存很久时间而不会霉坏变质,还便携带。要吃的时候,加点水浸泡就可心,没热水时直接用冷水泡食都可,十分的方便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空口无凭,张超直接让栓子去拿了一袋糜子过来。这是还没有去壳的糜子,倒入水中洗净,然后浸泡,再上锅煮炒碾,一道道工序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当一盆黄晶晶的炒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在老爹面前时,老爹惊讶的吸了吸鼻子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看起来不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试试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爹直接抓了一把放进嘴里,嘎嘣嘎嘣的脆响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炒米已经是蒸熟并炒干的,直接吃也行。若是行军打仗之时,没空做饭,可以直接抓一把吃,立即就能充饥。当然,若是宿营或者有空的时候,能够生火烧水,那么拿铁马盂装点开水一泡,立即就变成了热乎美味的热食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超边说,连拿碗装了些炒粮在里面,然后打了勺开水倒进碗里。热水注入,蒸汽升腾,炒米迅速的在膨胀,那股香味越加的弥漫开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若是能往里面再加入一块醋布,就全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超听的直翻白眼,什么叫加块醋布就全了。醋布他也知道,军队中使用的一种调味料。制作过程非常简单,把布用盐和醋反复浸泡,然后晒干,就得到了一项特色调色料,醋布。

        出兵打仗,每个士兵发一块醋布,然后在吃饭的时候,割一块布条下来,扔进开水里,便有了醋和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张超想想,就觉得这醋布非常******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大唐人把这醋布当成方便面调味包了,张超想起了后世的一个凶恶的诅咒,祝你吃方便面永远没有调味包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老爹,咱直接在炒米去壳后再加点盐炒下就是,根本不用醋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倒也是啊。”老爹大口的吹着碗里的炒米粥热气,等炒米稍凉些,立即迫不急待的舀起一勺送入嘴中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好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老爹似乎只有这个形容词,但他那只独眼都在放光,表明这确实是他内心的真实评价。

        张超让秋月、冬晴两丫头接过自己的大勺,让两丫头按照自己刚才的做法,继续制作炒米。然后他又把莲娘叫过来,“帮哥做个干粮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长筒形的,能斜背在背上,得便于行军和打仗,大小能装十斤干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干粮袋,就是红军的干粮袋,张超觉得这种干粮袋不错,携带方便,不太影响行军训打仗,而且关键是使用方便。饿了,能直接解开抓一把吃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老爹出征,背几斤干粮在身上,其余的干粮就放在骡子上驮着,另外战马上也放点,这样就不愁饿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老爹坐在那里正呼噜噜的喝着炒米粥,一碗吃完还砸巴着嘴,一脸回味无穷模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吃完一碗,老爹忍不住又打了一碗,然后又招呼赵叔等人一起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哎哟,以前怎么就没人知道这样做呢。天啊,我们以前吃的那麦饭都是什么玩意啊。跟这个一比,简直猪食都不如。”赵叔也是个老府兵,吃惯了麦饭,现在一吃炒米,忍不住直拍桌子。

        王叔也是连连点头,“真想不到,多炒了一下,结果就这么好吃。麦饭完全咽不下去,而这个去好吃的差点把舌头都给咬掉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超满意的笑着,“其实还能再改进一下,比如炒后碾壳后再加点盐炒,更有味,也还能再加点油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相对起炒面来说,炒米成本更低,也更简单些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炒面也可以简单些。

        核桃、芝麻等都不用加,直接就炒的微黄就可,也可以再加点油炒匀。吃的时候,主要不是冲泡。

        张超觉得,还是炒米更方便实惠好吃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再带点腊肉和腊肠、火腿,最适合了,不用担心坏,而且生吃都行。”张超很是为老爹出征担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老爹却心满意足的拍着肚子,“有这个炒米就足够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叔王叔也忙道,“有炒米足够了,制作简单方便,还好携带易贮存,还好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炒米跟麦饭都差不多,材料都是麦、粟,只是麦饭是把饭蒸熟然后晒干。而炒米却是连壳蒸,然后再炒,再去壳。改变了一下烹制方式,但结果却千差万别。

        麦饭是粗糙的难以下咽,全无味道,而炒米却是香喷喷的嘎嘣脆,既能干吃也能泡着吃,怎么吃都好吃。

        张超还向老爹推荐锅盔、穿孔烧饼等,可老爹他们却都看不上眼了,现在只觉得炒米千好万好。

        得,既然老爹这么喜欢炒米,那就做炒米吧。

        军府规定是每人要准备九斗麦饭和二斗米,张超直接让秋月两丫头给老爹做十二斗炒米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想这时代的府兵也是苦逼,装备自备不说,出去打仗,居然连路上的口粮还得自备。一次自备十一斗,得一百多斤啊。

        怪不得军府要求每伙得配六头骡,没有骡子,这一个府兵光挑自己的这百来斤口粮也得累死在路上啊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有了坐骑和驮骡后,却又还得给牲畜准备饲料。因此唐军打仗,动员府兵出征,又还得动员壮丁去做民夫搞运输。

        哎,打个仗,真是艰难啊。

        七娘接到消息后,忍不住落下眼泪,眼看着过两月就要成亲了,结果老爹这个时候却要听令出征。今年是很难回来了,“天这么冷,怎么这个时候出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军情如火,军令如山,哪有挑日子的。”老爹安慰着赶来的七娘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么冷出去打仗,太遭罪了。冰天雪地,挨寒受冻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有你给我缝的夹袄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超看着这一幕也挺感动的,虽是半路夫妻,可感情却是真诚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爹,还是买几件皮裘吧,河北可是很冷的,不能给冻着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正说着,外面一阵脚步声传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什么东西,这么香。张三郎,你又在做什么好吃的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听这声音,张超就知道,程咬金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程叔,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小子,别给我打岔,你还没给我说,又做什么好吃的呢。我老程这个鼻子可是最灵的,你可骗不了我,一定又是整什么好吃的新花样了,快如实招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程叔你这鼻子真灵,刚做了点炒米,你要不要偿偿鲜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炒米,什么玩意,快拿来给我试试,这么香,肯定好吃!”程咬金迫不急待的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日常推书:给林冲说水浒,给武松讲潘金莲,睡大宋公主,跟赵佶讲他会冻死五国城,一切精彩尽在《大宋说书人》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