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00小说中文网 - 历史军事 - 回到北宋当大佬在线阅读 -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太学去搞事

第一百二十三章 太学去搞事

        赵宗汉飞奔到偏厅,开口就喊:“道坚,道坚,快与我走,官家要见你,快快快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正吃得欢的甘奇,抬头问了一语:“谁,谁要见我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官家,陛下,陛下召你去见啊。”赵宗汉着急说道,手还不断比划。

        甘奇这才反应过来,放下了筷子,抹了抹嘴角的油腻,站起身来,一比手:“头前带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却听吴承渥忽然开口:“陛下……陛下可要召我同去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姐夫,官家没有召你呢。”赵宗汉答了一语,已然头前带路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留得吴承渥一脸遗憾,又趴到了门缝之处,把头左扭右歪在看。

        甘奇跟着赵宗汉到得正厅,路过一个一个的桌案,上前作揖大拜:“学生甘奇,拜见陛下万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不必多礼。”仁宗赵祯说完此语,便开始上下打量着甘奇,心中显然也有多想,人高马大、虎背熊腰的身板,赵祯也不免想起包拯之语,甚至想起面前这个甘奇还能提刀杀人的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甘奇此时也站直了身形,也稍微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位皇帝陛下,鼻子高挺,微微发福,脸颊圆润,颌下胡须已经有了白色,大红官服在身,黑色方冠在头,两边帽翅一尺多长,还有个慈眉善目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宋朝的皇帝,其实并不穿龙袍,或者说很少穿龙袍,大多时候穿的都是大红色的官府,哪怕是上朝也是如此穿着,与大臣的衣着区别不大,一般只在重要庆典祭祀场合,才会穿着龙袍出场。甚至有个别皇帝还会穿道袍上朝,说的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,还自封道君教主皇帝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仁宗打量完毕,开口问道:“甘道坚,头前就听包拯与朕说过你,说你有君子之风,嫉恶如仇,有舍生取义之勇,乃栋梁之才。近日又听得你那四言,当真振聋发聩,近几日朕还听说有那年轻士子把你当做读书之楷模,今日一见,果真不凡啊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场面话?还是这位仁宗皇帝真的就这么慈眉善目?甘奇想是在想,口中却答:“陛下过奖,学生只愿跟随圣贤教导,做一个无愧之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,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,说得当真是好。朕也希望你能以此为座右铭,能说到做到。”赵祯宛如一个长辈在教导后辈,还真有一颗仁心。

        甘奇正准备感谢一番皇帝教诲,还没有来得及,又听赵祯说道:“听闻你不喜欢太学之风?”

        仁宗赵祯听的故事,来自赵宗汉,赵宗汉似乎在讲故事的时候有一些偏好,主动突出了甘奇也国子监学生的争端,把苏轼给一笔带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其中就有一点误会了,真正参与文风争端的,其实是苏轼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甘奇答道:“陛下容禀,主要是苏轼苏子瞻最不喜太学晦涩生僻之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你觉得呢?”赵祯又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学生以为,太学之风,非治学之正道。士子读书,乃继往圣之学,士子写文,乃发扬圣人之说。如何才能把圣人之说发扬光大?那自然需要文人士子把圣人学说深入浅出,说给天下所有人来听。若是把圣人学说不加以解释,反而越说越难懂,何以发扬?天下之人又何以教化?”甘奇答道。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道理,那就是知识该不该由一小部分人垄断?

        就比如后世的白话文改革,乃至简体字改革,都是这个道理,都是为了让更多人能掌握知识。

        显然,有些人就愿意垄断知识,让知识成为他们独享的优势。好像我千方百计写出你看不懂的字,就是一种优越感。

        赵祯闻言沉默了片刻,大概也在思虑,随后才道:“嗯,说得有几分道理,朝廷以科举选良才,就是为了让天下所有人都能有为国效力的渠道。文乃教化众人之法,晦涩生僻当真不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允让也笑着接了一语:“陛下所言极是,晦涩生僻,只在研习古文之用。平常治学,当以深入浅出为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赵祯点着头,忽然与甘奇说道:“朕欲让你到太学读书,你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到太学读书?甘奇微微顿了顿,开封府学都只是报名,还没有去上,这回直接到太学去读书?这皇帝陛下是什么意思?是让甘奇去影响那些太学生的文风?

        太学的学究先生教授,万一不好说话怎么办?每日要甘奇早出晚归去读书,那真是一件麻烦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陛下,太学生于学生颇有嫌隙,怕是……”甘奇托词一语,不太愿意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?哈哈……你还怕与他们冲突不成?有本事,何须怕别人?真理不辩不明,朕让你去太学,就是要让那些天之骄子知道什么才是真理。”赵祯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果不其然,不出甘奇所料,皇帝的意思,还真是让甘奇去影响那些眼高于顶的太学生,这差事……实在太过艰巨了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甘奇连忙说道:“陛下,学生才疏学浅,实难堪当重任,还请陛下另择良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此时赵宗汉听得甘奇连连拒绝,早已在对甘奇挤眉弄眼,奈何甘奇就是看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 慈眉善目的赵祯微微皱眉,他大概也没有料到甘奇会拒绝,皇帝御口而出,甘奇竟然拒绝了?还好仁宗赵祯不是那等暴戾的皇帝,不会开口就说:来人啊,拖出去打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宋朝的皇帝,对待文人,实在是耐心十足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仁宗赵祯又道:“你可是拜在了包拯门下?”

        甘奇点点头:“包先生乃忠良之臣,后辈楷模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朕与包拯说说此事如何?料想包拯必然同意此事。”赵祯说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个……陛下……老师……学生并非真的不愿去太学,只是学生才疏学浅,怕差事不成,愧对陛下信任。”甘奇是真有些为难,这个时代的老师,可不能怠慢,包拯若是开口叫甘奇去,那甘奇是不得不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赵祯大手一挥:“你只管去,太学乃最高学府,旁人求之不得,你却避之不及。看来你是真的对太学成见颇深,如此正好,去了之后,也给太学带去一点新风气。以你之才,定然办不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甘奇是真的有些为难,他为难的不是怕了谁,而是那太学有些严格,怕是容不得他想去就去,不想去就不去。如果每天都要去上学,那就太尴尬了,不知要耽误多少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身后挤眉弄眼的赵宗汉,早已忍不住在拉甘奇后背的衣角。

        甘奇终于还是一脸难看的点了点头,实话实说:“陛下,学生愿去,只是学生不愿每日在课堂枯坐,学生更愿意四处奔走,体会民间疾苦,若是来日为官,也可知民辛酸,为民谋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甘奇是真能找借口,这借口听得赵祯都好似要感动了,慈眉善目的赵祯已然在点头:“好,好,此等风气,也要带往太学,读书为民,才是正道,每日自知苦读,两耳不闻窗外事,来日为官岂能知晓民间疾苦?朕在此允了你就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甘奇这才舒服了一些,作揖:“多谢陛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且先落座一旁,今日好宴,当开怀畅饮,不负少年韶光。”赵祯若是脱去了皇帝的身份,其实就是一个极为正统的读书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宴会继续,节目层出不穷,赵允让与赵祯两个老兄弟聊得极为开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宗汉随着甘奇一起做,一旁还有赵宗实,三人也是交头接耳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位樊楼的张大家,不得多久也出场了,见得甘奇也坐在头前,还愣了愣,倒也不知甘奇凭什么会坐在今日这般场合,还坐在了许多皇家子弟的前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大家疑惑是疑惑,见得甘奇在场,她还有几分莫名的欣喜之感,开场曲就唱了前几日甘奇送给她的词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宗汉自然又是起身左右介绍一番,说这首词乃是甘奇所作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的甘奇,心中却在想其他事情,皇帝的意思,就是让甘奇去太学……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事情还有些难搞,到底该怎么搞点事情出来呢?

        这让甘奇有些为难,却是想得片刻之后,甘奇又笑了出来,搞事的办法,他似乎已经想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依旧还在偏厅门缝处往外看的吴承渥,忽然被人拍了一下后背,吓得一跳,正欲回头斥责吓他的人,却见得是赵大家,连忙换了一个笑脸,说道:“夫人,你怎么来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看什么呢?看得这么入神?甘先生呢?到哪里去了?”赵大姐开口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就是在看甘先生,先生被陛下召去了,正在厅内吃酒呢。夫人何事寻先生啊?”吴承渥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赵大姐闻言喜上眉梢,说道:“甘先生当真不凡啊,陛下还亲自召见,我这眼光,果真不错。既然陛下召去了,那就没什么事情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那夫人还有什么事情吗?”吴承渥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还真有一事,寻你也可。近来小妹听人说甘先生在外又作了什么了不得的诗词文章,所以我来是想为小妹讨要过去,既然甘先生不在,你来写,想你应该是知晓先生写了什么的。”赵大姐是两边做媒,这边拉着甘奇,那边拉着小妹,誓要把这门亲事做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承渥闻言,似有一些为难,因为甘奇在那樊楼填的词,他知晓是知晓,但是那词是送给另外一个女子的,这就有些尴尬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?你连甘先生的新文都不知道?你还怎么随甘先生读书的?”赵大姐面色一变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承渥吓得双腿一摆,连连说道:“我知晓,我知晓,我这就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(老祝好友今天结婚,大早就要去帮忙,今天可能就这一章了,若是晚上回得早,再补一章,回得晚,那就只能等明天了,大家多多见谅。)